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沈晓雷:构建中国特色的非洲政治研究学术与话语体系

作者:沈晓雷日期:2020-04-14

 

非洲政治研究是非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加强非洲政治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非洲政治研究学术与话语体系,可为促进中非关系发展,构架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中国非洲政治研究硕果累累

中国的非洲政治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勃兴而起步。60多年以来,非洲大陆政治发展跌宕起伏,时代主题不断变迁,人们见证了非洲各国艰苦的民族独立之路、频繁的军事政变、坎坷的多党民主化进程等。60多年来,以这些主题为依托,历经三代学人的努力,中国的非洲政治研究可谓硕果累累。

在老一代学人中,吴秉真和高晋元等对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研究,唐大盾和张士智等对非洲社会主义的研究,陆庭恩和汤平山等对非洲政党与政党制度的研究,徐济明、张宏明、贺文萍等对非洲变革、政治发展与政治民主化的研究,李安山等对非洲民族主义的研究,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的《非洲民族独立简史》《非洲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实践》《当代非洲政治变革》《多维视野中的非洲政治发展》《非洲国家民主化进程研究》和《非洲民族主义研究》等著作,均成为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开创性或奠基之作。

然而学术研究有起有落,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近年来中国的非洲政治研究开始凸显一些问题:较之非洲经济、非洲国际关系研究,非洲政治研究有所弱化,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且受重视程度不够,不少研究成果缺乏深度和新意等。

时代发展要求加强非洲政治研究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中国的非洲政治研究而言,时代变迁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转型期的政治生态为非洲政治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多党民主化浪潮席卷非洲大陆以来,多数国家都经历了4—6次选举,选举实践已深刻影响非洲政治生态和社会认知,各国政党和普通民众已对选举和民主逐步接受和认同,选举已成为政府更替的常态,“逢选必乱”等现象逐步式微。在此背景下,一些非洲国家开始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发展之路。然而,非洲的政治发展之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经济发展缓慢、高贫困率和高失业率等问题将影响一些国家政治稳定,有些国家因老人政治或长期执政可能会引发政局动荡,宗教极端主义、族群政治等因素仍会在一些国家凸显,地区冲突与安全问题则考验一些国家的民族国家建构与政府治理能力。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对非洲政治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以来,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中非关系进入快速发展期。经过20年的发展,经济层面,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已达到461亿美元,中非双边年贸易额已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已在非洲完成上千个经济建设项目;政治层面,约翰内斯堡峰会将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北京峰会则一致决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国际关系层面,同呼吸、共命运、谋发展、反霸权的合作理念,已使中非关系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在中非关系已进入“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我们需要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非洲、研究非洲,而加强非洲政治研究,也成为了题中应有之义。

时代发展也为加强非洲政治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家对非洲研究的投入持续加大,包括中国非洲研究院在内的各类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研究平台与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在“中非联合交流计划”等各类课题与基金的资助下,国际学术交流尤其是前往非洲开展实地调研呈井喷式发展;高度发达的网络大大便利了学者们收集资料、跟踪非洲政治发展和了解国外学界研究前沿。这些无疑为国内非洲学者全面且深入研究非洲政治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加强中国非洲政治研究的路径

在新的历史时期,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中国的非洲政治研究。

首先,培养严格的治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理念。唐大盾等五位学者从1983年开始,用五年的时间潜心研究非洲社会主义问题,才最终完成该领域研究的奠基之作——《非洲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实践》。唯有学习老一代学人的这种治学精神,具备严格的治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理念,才能打造经得起时代考验的学术成果。

其次,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在当前政府职能部门和涉非企业等对非洲政治局势和安全态势等方面研究成果的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热点问题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固然越来越重要,但如果缺乏基础理论研究,最终可能导致许多研究成果缺乏广度与深度,甚至可能会对实际工作产生误导。

再次,加强国别政治研究。非洲共有54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之路,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对一些普遍性的政治问题进行重点研究,还要加强国别政治研究,密切跟踪各国政治局势的发展,并从中总结出非洲政治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规律。

最后,构建中国特色的非洲政治研究学术体系。中国的非洲政治研究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在研究中所使用的政治术语和借鉴的学术观点大多来自西方,原创性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非洲政治发展的实际,创新学术观点与政治术语,力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洲政治研究学术体系,扩大在非洲政治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本文作者沈晓雷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版权所有:中国非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