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洲研究院举办“首届非洲留学生论坛”
2021年10月17 日,中国非洲研究院主办的“首届非洲留学生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是“我们是非中友好的传承者”。论坛包括开幕式和致辞、主旨演讲、分组讨论《非洲留学生倡议书》(征求意见稿)、讨论总结汇报和闭幕式四个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非洲驻华使团长、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帕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启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贝宁留学生大明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新烽主持开幕式。
图为高翔在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与非洲的友谊源远流长,从来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青年作为中国与非洲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推动中非各自实现民族独立,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以青年交流为载体推动中非传统友谊发展,始终是中非关系中的重要议题。在中非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前来中国交流学习的非洲留学生,成为履行中非青年交流使命的最具代表性群体。面对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命题,非洲留学生必将进一步发挥中国与非洲两大古老文明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推动中非人文交流和深化中非文明互鉴,为中非传统友谊与时俱进注入全新的活力与内涵。
高翔说,非洲留学生在华学习生活期间,与中国师生、朋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面对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许多非洲留学生选择了留在母校与中国人民共克时艰。特别是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一大批非洲留学生奋战在学校抗疫的一线,他们以过人的勇气、顽强的斗志、无私的奉献精神,不仅为本校师生构筑了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抗疫精神。
高翔强调,作为非洲青年中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杰出代表,非洲留学生肩负着非洲的未来与希望,在推进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进程中大有可为。随着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清洁能源、5G通讯等新兴合作领域的快速崛起,根植于历史的中非友谊将在新时代迸发出全新的活力,为非洲留学生助推中非合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搭建全新的平台。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感召下,乘势而上、勠力同心、创新奋进的非洲留学生,将从中非友好的前辈中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中非友好持续增添全新的亮色,奋力奏响新时代中非友好的最强音。
高翔指出,2021年对中非关系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今年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65周年,也是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召开之年。中非传统友谊是我们双方共同拥有的宝贵历史财富,需要精心呵护好、传承好、发扬好。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在新时代续写中非友谊华丽篇章的主人翁。今天召开的首届非洲留学生论坛,将为支持非洲留学生传承中非友谊构建全新的机制,成为中非青年交流的全新的里程碑,希望来自非洲的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建言献策,讲好非洲故事、中国故事,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中探寻深化中非友谊的真谛。
高翔最后表示,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非洲研究院的工作,办好非洲留学生论坛,积极探索中非青年交流互动的新理念、新途径、新平台,为推进中非人文交流,深化中非文明互鉴,做出应有的贡献。
图为马丁·姆帕纳在致辞
非洲驻华使团长、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帕纳在致辞中表示,非洲国家高度重视青年事业,也为促进青年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议程。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和家庭层面来讲,非洲青年不仅是建设国家的主力军,更是每个非洲家庭的希望,非洲国家都对本国青年的成长寄予厚望。现在在华非洲留学生人数已超8万,中国早已成为非洲留学生学习的宝地。非洲留学生一定要珍惜来华学习的宝贵机会,牢记知识就是力量,珍惜机会、奋发图强、刻苦学习,为促进非中关系和非中友谊打下坚实的基础。历史上,一些非洲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曾远超中国,但今天中国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这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更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而且极大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非洲留学生是中国发展奇迹的见证者,在华留学不仅可以近距离观察中国,更能增进对中国和中国发展的了解。非洲留学生在华不仅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师资力量,而且可为非中之间交流合作搭建桥梁。马丁·姆帕纳大使希望非洲留学生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为非洲人民的福祉建言献策,为改变非洲大陆的贫困面貌、助力非洲早日走出贫困出谋划策。非洲青年还要牢记非中传统友谊,为促进非中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民间交往,为非中发展和合作再攀高峰贡献应有的力量。
图为王启龙在致辞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启龙在致辞中表示,在中非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这一伟大进程中,无数优秀青年发挥了重要作用,贡献了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中非合作论坛“八大行动”许多措施都着眼青年、培养青年、扶助青年,致力于为青年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好发展空间。中非友好传承需要越来越多有志青年的加入,需要大家主动围绕“八大行动”,聚焦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中非友好贡献力量。他希望非洲留学生:一是读懂中国,做中非友好的参与者;二是行万里路,做中非友好的贡献者;三是知行合一,做中非友好的引领者。未来,中非友好需要中非青年的智慧、主张和方案。期待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主动参与、积极贡献、勇于引领中非友好,努力推动中非友好合作迈开新步伐、迈上新台阶。
图为大明在致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贝宁留学生大明在致辞中表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现在中国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作为非洲留学生,我们要与中国青年一道,相互促进、深化友谊、共同发展,为中国、非洲和世界的进步和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去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国际留学生组成了“钢铁侠”志愿者团队,积极投入到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队伍当中。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非洲留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更深深体会到中国人民不惧艰难险阻、与世界各国人民同舟共济的坚定决心。非洲留学生要“不忘初心”,牢记自己赴华学习的动力和使命,努力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并把中国经验带回非洲。作为非中友谊的桥梁和使者,非洲留学生要不辱使命、追求卓越,只有在工作和学习中追求卓越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图为李新烽主持开幕式
中国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新烽在主持开幕式时表示,青年是中非关系中最具热情、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的群体,非洲留学生在中非文明互鉴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1956年中非开启外交关系以来,非洲国家陆续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现在中国已成为非洲留学生最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之一。通过非洲留学生这座桥梁,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与智慧被介绍给团结、包容性发展的非洲大陆,与此同时,非洲古代文明、多元文化与非洲人民的真情实感和顽强意志也传到了中国兄弟姐妹们耳中。新时代的中非合作,大有可为。非洲留学生将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助力,将为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作用。
图为温宪主持主旨演讲
中国非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温宪主持主旨演讲时段。
图为昆巴·蒙代在演讲
南苏丹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昆巴·蒙代在演讲中表示,非洲留学生是非洲的未来和希望,他寄语非洲留学生要做非中友好的传承者,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为促进非中关系走向新阶段和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智慧。
图为郭崇立在演讲
中国非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前驻肯尼亚大使郭崇立主要介绍了在肯尼亚任职期间,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在促进中非关系和留学生选拔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他说,中国与肯尼亚人文交流所取得的硕果不仅是对中非关系的最好诠释,更是中非关系源远流长的最佳例证。
图为任晓伟在演讲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任晓伟的演讲聚焦于中国高校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经验,他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中国的扶贫经验可为非洲大陆的发展提供借鉴。北京外国语大学尼日利亚留学生李明诚分享了自己来华留学的经历并表示,非洲青年是非洲的未来,作为非洲青年的一员,从决定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并来中国留学的那一刻起,非洲留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源远流长的非中友谊的传承者。北京大学医学部南非留学生林乐表示,未来在华非洲留学生不仅会成长为自己国家的领袖和驻华使节,更会成为非中关系的天然使者和纽带。因此非洲留学生在华学习期间不仅要专注于专业课学习,还要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为非中关系走远、走深、走强发挥自己的作用。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博士生李连星介绍了自己在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的学习经历并表示,中国学者在理解和认识非洲的过程中要重视对非洲本土和非洲人民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为非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中非青年学者都要跳出西方强加于中国和非洲学界的枷锁和桎梏,开展联合研究,共同为中非知识生产添砖加瓦。
图为第一小组讨论现场
在分组讨论《非洲留学生倡议书》(征求意见稿)时段,北京大学喀麦隆留学生门杜主持第一小组讨论,尼日利亚驻华大使馆公使卡皮欧·伊斯雷尔主持第二小组讨论。在讨论中,非洲留学生们积极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传承中非传统友谊、加强文明互鉴的建议。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以视频方式参加第二小组讨论,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近年来在国际留学生特别是非洲留学生培养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
图为第二小组讨论现场
经过两个小组的热烈讨论和认真撰写,非洲留学生一致决定,推举北京大学喀麦隆留学生门杜作为非洲留学生召集人向大会汇报小组讨论情况,推举电子科技大学肯尼亚留学生李花作为非洲留学生汇报人向大会宣读《非洲留学生倡议书》(征求意见稿)。
图为门杜在汇报小组讨论情况
门杜在向大会汇报分组讨论情况时表示,非洲留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畅所欲言,为中国非洲研究院首届非洲留学生论坛和非中关系的未来发展发表了真知灼见。分组讨论达成了广泛共识,非中青年将携手同行,共同促进非中文明互鉴和人文交流。中国非洲研究院为非中青年交流搭建了坚实的平台,首届非洲留学生论坛的成功举办为非中青年之间建立可持续平等对话机制拉开了新帷幕。
图为李花在宣读《非洲留学生倡议书》(征求意见稿)
李花向大会宣读了《非洲留学生倡议书》(征求意见稿),倡议书呼吁非洲留学生要努力作非中友谊的贡献者、传承者和践行者,为早日实现非洲人民团结振兴的“非洲梦”,为非中人民友谊在这一代青年人中传承光大而行动起来!青年代表着未来,犹如旭日东升、朝气蓬勃,非洲留学生要用自己的热情、爱心、奋斗和自律,续写新时代非中友谊的华彩乐章。
图为首届非洲留学生论坛现场
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周云帆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王晓明主持闭幕式。
图为周云帆作总结发言
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周云帆表示,与会的非洲驻华使节纷纷寄语非洲留学生,不仅体现了非洲国家对非洲留学生的重视,更是对在华留学生的关心和支持。非洲留学生一定要珍惜在华学习的宝贵机会,回国后用自己的知识建设祖国,还要从前辈手中接过中非友谊的接力棒,为中非关系的发展与传承发挥使者和桥梁作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首届非洲留学生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拉近中非青年之间情感、增进彼此了解书写了新的篇章。今后中国非洲研究院将为中非青年人文交流提供更多机会。中非青年,青春靓丽、未来可期!
图为王晓明主持闭幕式
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王晓明在主持闭幕式时表示,中非民间交往历史悠久,近代以来又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中非青年之间的友好交往决定着中非关系的未来走向。中国非洲研究院愿意为非洲留学生之间建立联系提供帮助,更愿意为中非青年之间促进交流、增进友谊搭建广阔平台。
图为首届非洲留学生论坛现场
出席首届非洲留学生论坛的非方代表包括喀麦隆、尼日利亚、南苏丹等非洲国家驻华大使和外交官,以及来自喀麦隆、尼日利亚、南苏丹、科摩罗、尼日尔、贝宁、南非、几内亚、毛里塔尼亚、加纳、布隆迪、博茨瓦纳、刚果(布)、马里、阿尔及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肯尼亚、乍得、马达加斯加、索马里、津巴布韦、苏丹、乌干达、冈比亚、赞比亚、科特迪瓦、卢旺达、塞内加尔、赤道几内亚、刚果(金)、布基纳法索、塞拉利昂、加蓬、佛得角、多哥、利比里亚等36个非洲国家在华留学生代表。中方代表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非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翻译学院、中山大学和中非青年联合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学生代表,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参考消息、环球时报、中国日报等新闻媒体记者,共计近百人。
(摄影:董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