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成功举行

作者:邓延庭日期:2022-04-11

 

2022年4月9日,“首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

大会主会场设在北京,会议主题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旨在为中非人文交流搭建新平台,推动中非文明交流互鉴走深、走实,为推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大会的举行恰逢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三周年。大会开幕式上,全体与会者首先重温了习近平主席致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贺信。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奇和非洲联盟驻华代表处常驻代表拉赫曼塔拉·奥斯曼发表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主持开幕式。

 

 

图为赵奇秘书长在致辞

 

赵奇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三年前的今天,中国非洲研究院宣布成立,习近平主席亲自致信祝贺,体现了对发展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深化中非人文交流的高度重视。自成立以来,中国非洲研究院以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交流平台、研究基地、人才高地、传播窗口的功能,创办“非洲讲坛”“中国讲坛”“大使讲坛”,实施治国理政、可持续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三大中非交流机制,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绩,得到中非各界高度评价。首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成功召开,中国非洲研究院为中非人文交流搭建起新平台,对推动中非文明交流互鉴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二十大,非洲联盟迎来成立二十周年。新时代,新征程,中非友好合作与文明交流互鉴迎来更为广阔的前景。中国社会科学院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深化与非洲各国开展学术和智库交流,支持中国非洲研究院办好中非文明对话大会,深耕中非文明交流交融,厚植中非友好民意基础,为推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为奥斯曼大使在致辞

 

奥斯曼大使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性问题更加凸显,各地区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发展迅猛,文明话语权重要性不断提升,文明交流互鉴已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途径,首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的举行恰逢其时。在促进非中人文交流方面,非盟驻华代表处与中国非洲研究院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积极支持“三大讲坛”的举行和非中学术联合研究的开展,为非中两大古老文明的复兴以及文明之间的互鉴,提供持久的助力。此次大会是中国非洲研究院和非盟践行自身使命的生动体现,符合非中双方的意愿,有利于非中学者加强合作,共同为非洲的发展建言献策。

 

 

图为王镭主持开幕式

 

 

图为周弘研究员主持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周弘研究员主持大会主旨发言。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中国非洲研究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彼得·卡格万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研究员,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中国非洲研究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高畅,北京大学教授、中国非洲史学会会长李安山,非洲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理事会前副会长、喀麦隆雅温得第一大学教授、中国非洲研究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恩科洛·福埃,先后发表主旨演讲。

 

 

图为大会主会场

 

大会共设四个分议题,即“文明交往与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文明多样性与中非文明史”“文明传承与青年责任”。共有近40位专家学者、青年代表、企业人士、非洲驻华外交官发言和评论。

 

 

图为周云帆副院长宣读《首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宣言》

 

  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大会闭幕式。

  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周云帆宣读了《首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宣言》。

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王晓明宣布启动“中国非洲研究青年论坛”项目。

 

 

图为张宇燕研究员致闭幕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副主任、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致闭幕词。他指出,中非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和本次大会成果充分表明,文明互鉴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同的认知和意愿,是推动中非合作持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在中非合作进入深化发展新时代和人类面临新冠疫情等非传统安全挑战的特殊时期,首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具有特殊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图为王晓明副院长主持闭幕式

 

本届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非洲研究院、非洲联盟驻华代表处承办。来自中非双方的专家学者、青年代表、企业人士以及非洲国家驻华外交官等共180余人出席会议。

 

 

图为大会主会场

版权所有:中国非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