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一体化发展国际研讨会纪要

日期:2019-09-18

   2019年9月16日,“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一体化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好苑建国饭店举行。此次研讨会是中国非洲研究院自2019年4月9日成立以来首次主办的大型国际研讨会。来自非洲10个国家及国内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媒体人士及企业代表等 100余人参会。

一、开幕式及主旨演讲 

 

  研讨会于上午9点开始。中国非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新烽主持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非洲研究院院长蔡昉和非洲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理事会前副会长、喀麦隆雅温得第一大学教授、非洲知名哲学家恩科洛·福埃先生分别致辞。

  蔡昉表示,非洲一直积极推进一体化运动,寻求非洲统一发展。非洲自贸区的成立是非洲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市场联通、人员自由流动、金融合作及工业化进程方面有重大意义。尤其在当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非洲加速一体化建设凸显其对和平、合作、发展的坚定向往。中国的经济内部一体化过程也可以为非洲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中国将“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2063年议程”紧密对接,稳步落实“五通”,不断寻找优质合作机会。2019年4月9日成立的中国非洲研究院也将成为深化中非文明互鉴、全面建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主要平台,为助力中非关系建设、实现中非人文交流,增进互信了解友谊,及其他方面的合作,集思广益贡献力量。

  恩科洛·福埃教授认为,本次研讨会与前不久在刚果(金)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主题不谋而合,讨论的议题也是相似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延伸,是连接亚非文明的伟大桥梁。与西方对非洲的影响不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决心和愿景,中非在平等对话之上建立关系,而非冲突。“一带一路”倡议带来和平、安全与合作,而不是分裂与歧视。福埃更指出,大国需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建立好的关系的新模式,互利共赢。中国在建设中非关系上做出了实质的贡献,也为促进非洲一体化的融合,走向合作共赢,对抗分裂主义、保护主义做出了示范。

二、第一时段专题研讨:“一带一路”倡议助推非洲一体化进程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于10点开始第一时段专题研讨,围绕“ ‘一带一路’ 倡议助推非洲一体化进程主题展开,由中国政府首任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贵今大使主持,本时段有6位专家学者发言。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前外交部长卡洛斯·泰尼发言题目为“非洲视角的 ‘一带一路’倡议”。他表示,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一直把”一带一路“倡议视作机会之海和发展的重大机会。”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古丝绸之路的发展和演进。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与中国合作。非洲具有巨大的青年人口资源,25岁以下的人口占比全国人口60%,整个非洲大陆的人口数量十分庞大。非洲自贸区的成立也为中非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非洲拥抱“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要着眼于今天的现实,还要放眼于三四十年后的愿景。这其中还需要非洲政府官员的全方位参与,确保”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此次研讨会的意义在于从中非大视野角度,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非洲的影响等,而非洲也有必要让非洲人民,尤其是新生代了解这一倡议的内涵与价值。不仅是商业领域需要更多的了解中非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而且非洲的学界、媒体、女性组织等多领域都需要了解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对非洲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在非洲贯彻实施,保证信息的交流互通是极为关键的。

  中国非洲研究院李智彪研究员围绕”非洲一体化面临的多重挑战及应对策略思考“这一主题做了主旨发言。他表示,现阶段,非洲一体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与最初提出的泛非主义目标仍有距离。目前,非洲的分离主义有升温的趋势。历史因素一直伴随、影响着非洲的政治发展进程。如厄立特里亚脱离埃塞独立,南苏丹脱离苏丹等现实,都使得非洲的民族分裂挑战加剧,这也困扰着不少国家。再加上外部势力干预、恐怖主义等因素,非洲一体化面临着巨大挑战。非洲不断出现分裂排外的现象,表现为驱赶外来移民,暴力排外等事件的发生。因而,针对这一情况,建设具有较高权威和较强行政能力的政府机构是当务之急。此外,非洲常备军的建设十分重要,非洲大陆需要统一的军队来抵御外部干涉和内部动乱,同时,加快非洲自贸区建设,提升外部贸易水平,加强内部基础设施内部联通建设,稳步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实施非洲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

  南苏丹政府公众申诉会主席比昂·库尔·邓发言题目为“ ‘一带一路’ 倡议与非洲国家发展模式对接”。他表示,非洲国家在独立之后,对未来充满愿景,然而美好的希望却变成梦魇:大部分最不发达国家位于非洲大陆,这并不是因为自然资源短缺导致,而是缺乏远见卓识的领导。腐败、坏政、民主管理的缺乏等问题及无意义的纠纷与冲突在非洲国家独立之后层出不穷。很多非洲国家现在面临走出贫困,解决债务危机等问题,还有一些国家需要解决腐败问题,借鉴亚洲国家发展的经验。亚洲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的特征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牵引作用:由政府来规划宏观经济,采取必要的市场干预等。非洲国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走出符合发展需要的国家发展模式。南苏丹是有潜力的农业经济国家,在矿业、渔业、森林业、旅游业等方面都有丰富资源,人力资源也十分丰富。南苏丹要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摆脱国际冲突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应对挑战,拥抱机遇,寻求适合自身利益的国家发展模式。

  中国非洲研究院贺文萍研究员表示,现阶段,世界有两种发展趋势:英国脱欧给欧洲一体化带来挑战与困难,与此同时,非盟的一体化共识给展示了非洲想要发展的强烈意愿。在这一点上,非盟可以成为欧盟学习的榜样。中国在非洲推行”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和非洲国家共同努力。中国在倡议的框架下积极推进”五通“的建设——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取得积极成果,同时还在知识、信息联通方面不断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未来的中非合作需要把重点放在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寻找产业合作机会等方面。由于中国也需要生产能力转型,因此非洲可以与中国形成产业互补,创造更多的岗位和工作机会。同时,中国不仅帮助非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助力非洲工业化。目前,中国在非洲建立或在建工业园区100多个,为非洲创造了就业机会,受到非洲国家的好评和赞誉。非洲的一体化建设和发展,归根结底要具体落实到互联互通的各个项目中。

  博茨瓦纳《星期日标准版》专栏作家理查德·莫莱菲发言题目为“非洲世界观:非洲观念如何影响中国在非洲开展业务的方式”。他表示,中非贸易增长非常迅速,中国人赴非洲的人数也不断增长。对非洲来说,“一带一路”是机遇,如果中非双方能够更好地在不同文化中沟通合作,那么双方都会更加受益。与传统观念相反,语言并不是阻碍中非合作的主要障碍。非洲大陆有共同语言的区域,依然面临合作发展的很多障碍。跨文化交际与沟通是彼此需要努力的重要方向。目前在非洲的中国孔子学院,给当地民众教授汉语,正为中非合作与交往奠定基础。全球化的结果导致跨文化沟通的产生。在现阶段全球化商业贸易往来的大背景下,中非更需要很好地了解彼此文化,为商业平顺发展提供支持。中非的地理历史、文化习俗、价值观的不同,彼此的世界观有很多差异性,但也有很多的共同点。因而,中非双方必须要认识到彼此差异,相互理解,展开跨文化交际,实现实质性项目的合作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禹湘博士的发言题目为“中国推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新格局和新途径”。她提出,随着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的深入,经济发展成就明显,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全球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导致的能源和碳排放增长的担忧。为应对碳排放增长的态势和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需要本着实现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理念,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展现中国的责任和担当,提升自身话语地位;而且中国有着丰富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经验,能够引领沿线国家走出绿色发展的新道路。具体策略有3点:深化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成功经验,加强人才技术的融通;以绿色、低碳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大绿色产能输出;以城市化为契机推动城市的低碳转型,实现循环可持续的发展。

三、第二时段专题研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中国因素

  第二时段研讨于13:30开始,由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赞方院长桑德·恩格兰德主持,共有5位专家学者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中非友好小组成员、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先生围绕“中非数字经济合作助力非洲实现高质量发展”主题做发言。他表示,中国一直处在5G发展前沿,4G用户数量十分庞大。现阶段,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18年,中国的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跨界电商、数字支付、互联网等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中国也有意愿推动和促进非洲在数字领域的发展,缩小数字鸿沟,推进非洲数字信息社会建设。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八大行动中也提出,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成为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南非、尼日利亚网络覆盖率增加50%以上,网购、互联网打车等新型服务业也活跃开来。未来的中非合作需要积极落实八大行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议程的紧密对接,加强双方在通讯技术领域的合作,努力缩小非洲数字经济鸿沟,推动社会建设,同时加强基础建设合作,把中国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广到非洲,不断拓宽智慧城市、电子商务在非洲的发展空间,推进在信息通信领域方面的学者交流,建设该领域的智库合作平台,提供思想基础和智力支撑,从而助力非洲实现高质量发展。

  南苏丹朱巴大学和平、发展与安全研究所助理教授贝内特·哈米斯·肯尼·玛纳斯发言题目为“南苏丹和平进程与基础设施建设”。他首先回顾了南苏丹独立前后以后经历的争端与冲突,导致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停滞。南苏丹在独立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比如如何治理腐败、调整法制、解决边缘化、排外等问题。安全与发展一直是南苏丹要面临解决的重要课题。南苏丹在不断的冲突与危机中丧失了发展基础设施的机遇,而南苏丹面临的地缘政治等因素也使得情况更加复杂。现阶段,南苏丹的冲突还将持续,对本国民众和邻国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南苏丹想要振兴,必须要首先解决和平问题,这是重中之重。

  中国非洲研究院姚桂梅研究的员发言题目为“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投资现状及前景分析”。她指出,未来10年,非洲面临1080亿美元的投资缺口,中国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弥补这一短缺的主力军。现阶段,中国是非洲最大的双边基础设施融资方和投资方。在中国企业参与到非洲建设的领域中,交通、电力、通讯是涉及的主要基础行业,呈现从东向西的拓展势头。道路、港口、电力建设与工业园区配套发展,临港工业园建设、亚吉铁路、蒙内铁路建成通车都显著提高了物流联通。中国先后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为落实中非双边合作倡议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投资成就有目共睹,受到非洲国家欢迎,很多非洲城市的基建能力得到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为非洲国家吸取外国投资,实现多元化发展,提升国家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中国面临的困难挑战体现在非洲国家的法律监管缺失,规划项目缺失,行政效率低下,投资项目周期长,银行利率高,本土融资还债压力过大等方面。因而,中国企业在非投资面临转型挑战。长远来看,中国企业在非投资领域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中国企业需要向高标准方向发展,包括尝试多元化企业承包方式,扩大投资运营模式,丰富投资项目种类,延伸能源加工、制造业、旅游服务业,等等,让非洲产业和内部之间形成关联,推动非洲一体化快速发展。

  斯瓦蒂尼阿玛迪大学讲师查尔顿·C·索佐发言题目为“非洲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中非合作创造空间”。他提出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都积极拥抱这一趋势。数字发展已经成为潮流词汇,可以被视作第四次工业革命。非洲基础设施薄弱,互联网普及率低,那么怎样抓住这次机会发展经济,怎样实现传统企业的转型,非洲怎样崛起发展,也成为非洲国家和人民考虑的问题。“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中非合作的机会,给非洲发展提供支持。但是只靠技术很难发展非洲。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例证,非洲并没有因此发展,反而变成资本主义掠夺的目标,国家间的差距不断加大。怎样确保数字经济发展不会产生上述后果,不让贫困人口沦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那么中非合作要在政治、管理等领域加强合作,促进政策的协同,避免”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资本支持陷入腐败的陷阱,同时在不破坏当地生活文化的前提下真正惠及人民,减少数字鸿沟,让中非发展实现互惠互利。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前董事长袁立作了题为“非洲首个鲁班工坊:设立、作用和意义”的发言。他介绍到,2019年3月30日,中土公司与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的设立10个鲁班工坊的号召,在吉布提创立首个非洲鲁班工坊。该项目是天津原创职业教育国际项目和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提供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学制涵盖中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应用本科、专业硕士阶段。项目开展以来,已经得到吉布提官方的高度评价。袁立同时解释了首个鲁班工作坊落地吉布提的原因。根据吉布提2035年愿景,吉布提希望发展成为地区航运、商业、金融中心,成为东非地区的新加坡,在2035年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目前有着大量的人才需求。中土公司在吉布提已有38年发展历史,是当地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企业。承担该项目也是中土公司积极承诺社会责任的表现。鲁班工作坊的实施为促进非洲青年职业发展,解决教育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促进人文交流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自由讨论阶段,专家学者围绕非洲债务、南苏丹和平议程、中国对非投资资本的合理利用与监管、中国通信集团在非洲的定位、中非职业培训在非洲的前景和侧重点等问题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

四、第三时段专题研讨:非洲工业化与中非产能合作

  第四时段研讨于15:30开始,由中国非洲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安山主持。该环节有5位专家学者发言。

  南苏丹中国友谊协会法律顾问朱·邓·安忆思·尤耶思发言题目为“南苏丹与中国的政治和经贸关系”。他表示南苏丹在独立之后,与中国的关系日趋友好紧密,而与美、英、挪威等国家关系日趋疏远。目前,中国超越美英等国,成为南苏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政府从南苏丹的实际需求着手,帮助南苏丹开展建设,同时不附加额外条件。两国之间现已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医院、妇女领域方面均有合作。2016年南苏丹中国友谊协会在外交部指导下成立。中国给南苏丹提供技术支持,同时给与政治管理及人员培训方面的帮助。南苏丹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大力推进交通建设,为商业发展助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在教育领域,南苏丹希望与中国开展更多的有关师资培训、教材支持方面的帮助,以及在医疗领域,获得中方的有关医疗救助与设备、医护设施与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帮助。南苏丹政府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建设国家,期待中非合作能够给南苏丹带来美好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李钢研究员的发言题目为“中国工业化成功的经验及对非洲的启示”。他提出,“经济发展不能脱离人民”的理念引出一个重要问题:为人民服务是一种价值理性,还是说只有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才能实现工业化?他以70年为尺度,比较了中印两国过去的发展情况,得出结论:中国在70年间,在人类发展核心指数的三个方面——教育、医疗、人均GDP方面均远超印度,而这一现象并不能简单地以经济发展为原因来解释。经过研究,中国的发展恰恰是因为社会改革的成功。中国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实现了比同样发展水平国家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尤其表现在对教育、医疗领域的关注,真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对比70个国家的数据,发现一个国家越是超前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那么长期经济增长越有潜力,这也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中国产业化不断升级的原因。非洲可以借鉴中国经济增长的经验,更多关注人力资本投资。眼下,中非经济具有互补性,非洲发展的下一步,要抓住中国对外出口、国际产能合作的机会,深化贸易合作,提高工业化水平,保证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

  肯尼亚蒙巴萨科技大学讲师西尔维娅·丹杜·穆图亚的发言题目为“肯尼亚与中国的数字合作:中国在肯尼亚信息和通信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她表示肯尼亚目前十分注重数字创新,业已建立移动支付系统,方便交易往来,网络覆盖率大幅提高,网络用户快速增长,商业环境友好。信息通信在肯尼亚数字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和肯尼亚自1963年建交以来,一直维持着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对肯尼亚的投资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推动商业发展,惠及当地人民。中国是全球网络信息技术的领导者,信息通信领域发展领先全球,其“走出去”的战略也带动了更多经济增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肯尼亚与中国签署了很多合作项目,其中华为是重点合作企业,参与项目有光纤互联网设施建设等,为偏远地区提供更多便捷。华为还注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提供电子产品的使用,帮助减少认知鸿沟。非洲国家感谢中国政府为该领域做出的努力,也积极投入到数字社会转型的建设中,迎接挑战和机遇,推动经济发展。

  中国非洲研究院朴英姬副研究员发言题目为“关于深化中国对非投资合作的思考”。她表示对于非洲而言,吸引外资是加速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近年来快速增长,现已经是非洲第五大投资国,但投资存量和流量占比较低,未来仍有广阔的前景。中国政府同时也在出台了很多对企业投资非洲的优惠鼓励政策,目前非洲大陆商业环境日益改善,非洲市场有很多新的动力增长。非洲的人口规模庞大,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中产阶级增长速度很快,私人消费增长迅速,消费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对金融、电信、商业现代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代表着非洲经济有巨大发展潜力。同时,非洲推出了加速工业化发展的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非洲大陆自贸区的成立也为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未来中国对非洲的投资还需注重投资与非洲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关注制造业、农业、基础设施等增长潜力大的产业。非洲还需进一步努力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区域一体化,努力实现《2063议程》。

  卢旺达总理办公室官员多纳蒂安·尼扬齐马发言题目为“卢旺达电子政务:艾伦博门户网站的探索性研究”。他提出卢旺达政府自2000年以后,出台多元机制为信息通信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力图将卢旺达打造成为区域信息通信中心和知识型社会,为此还出台多项战略政策,旨在促进有效政务服务,提高本国竞争力。目前,卢旺达设置了艾伦博(Irembo)政府电子门户网站,旨在通过技术提供更加便捷、高效透明、节约的政务服务,惠及民众。该网站自成立以来,每年处理事项达9万多件。他的研究问题是,如何通过社会技术理论看网络、IT技术在促进良政治理方面的作用,具体研究艾伦博网站提供的哪些服务最具有实用性,用户意见反馈如何及网站建设如何开展等。通过调研及定性定量分析152个数据,看卢旺达政府在良政治理的八个维度中的体现。结论展示,卢旺达政府政务能力颇具效率性,而公正度、透明度还需要加强。卢旺达政府接下来还需在加强网络安全稳定方面做出努力,避免财政损失,在互联网建设、电子支付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五、闭幕式

  研讨会闭幕式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舒展大使主持。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孔子学院讲师章明博士及中国非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新烽研究员分别做总结发言。

  章明博士回顾了研讨会发言情况,他总结道:此次研讨会有2个发现,一是中非参会学者在“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角色的认识方面达成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实施可以促进非洲的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在人员自由流动、社会发展、效率产出的提高方面有重要作用。二是涉及非洲一体化的讨论很少。但是不解决一体化的问题,就很难达成“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政府的分化会影响一体化的进程。非洲政府面临方方面面的困难,如财务及信任问题,影响着中非合作的顺利开展。而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打好中非合作的基础,解决跨文化交流的问题。经济的互动离不开语言的联通。与此同时,如今的非洲国家尤其尊重国家主权不可侵犯的原则,重视发展商业和技术。中国学者也提出,中非合作不仅要抓经济领域,在绿色发展、碳排放的处理问题上也要加强合作。此外,非洲的一体化还需要信息的一体化。非洲政府需要培养良好的管理能力,在中国对非投资资金加强管理的力度,确保中非合作的有效开展,实现中非共同愿景,互利共赢。

  李新烽副院长在发言前先介绍了现场一位特殊嘉宾——目前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非洲姑娘夏瑞福,并通过与她结识的经历来说明中国与非洲的关系。李新烽曾经是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是首位采写肯尼亚帕泰岛郑和使团后裔,发现这位“中国学生”夏瑞福的中国记者。帕泰岛是郑和船队下西洋时,一次船只失事后船员被迫登陆的岛屿。此后郑和船队的后裔与当地岛民通婚,至今已有600多年。而这个非洲姑娘就是此族裔的后代。借此故事,李新烽强调,中国和非洲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中国没有给非洲带去战争、参与奴隶贸易,而是和平与商贸。与西方一战后企图瓜分非洲的计划不同,中国切实地帮助非洲修建了坦赞铁路等基础道路设施。在非洲的一体化建设中,中国付出了极大努力,努力帮助非洲实现“五通”。“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切实落在实处。李新烽副院长还简要介绍了中国非洲研究院的角色与定位。他认为本次研讨会有四个特点:广泛参与、主题鲜明、交流深入、会风很好。他感谢了参会嘉宾的光临与积极参与及贡献智慧,并表示中国非洲研究院将在未来不断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的指示,发挥好平台作用,为中非合作贡献力量。

 

撰稿:曾 珠

版权所有:中国非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