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全球安全倡议下的中东非洲安全构建”学术研讨会举行

作者:刘林智日期:2022-12-06
 

2022122日,“全球安全倡议下的中东非洲安全构建”学术研讨会以线上方式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安全研究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海湾研究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基础研究“地区安全”项目组和西亚非洲研究所“政治发展研究”创新项目组联合主办。会议聚焦全球大变局下中东非洲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地区国家安全政策的调整,重点讨论了全球安全倡议框架下中东非洲国家面临的安全困境,以及中国与中东非洲国家开展安全合作的条件和路径。来自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国外社会科学》编辑部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在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林聪研究员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教授先后致辞。西亚非洲研究所安全研究室主任仝菲主持开幕式。

图为王林聪在致辞

王林聪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安全危机凸显,特别是乌克兰危机以来,全球安全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安全治理愈加紧迫。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界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选择。如何维护世界安全已经迫在眉睫,西亚和非洲地区是全球安全体系中最明显的短板。今天的研讨会旨在探讨如何在中东和非洲地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对于深入探索如何推动安全治理、推进安全合作以及开展安全研究都有着重要价值。

 

图为程维在致辞

  程维在致辞中指出,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中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长期以来,个别西方大国固守冷战思维,片面突出大国竞争,极力维护自身霸权,将全球安全治理政治化、工具化,对全球安全治理的投入和供给明显减少,致使全球安全治理供不应求,赤字加重。中东是世界上安全赤字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中东的和平安全、稳定发展是中国的期许所向和担当所系。因此,在全球安全倡议下,如何破解中东安全赤字相关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讨。    

 

图为仝菲主持开幕式

在主旨发言时段,中国中东问题前特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阿改革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吴思科大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林聪研究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院长侯宇翔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安全研究室主任仝菲先后发言。仝菲主持主旨发言时段。

图为吴思科大使作主旨发言

吴思科大使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中国是全球安全倡议提出者,更是践行者,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坚定地站在团结合作的一边,站在时代潮流的一边,站在绝大多数国家利益的一边,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在中东地区,中国也将同中东各方、国际社会一道,持之以恒地为推动中东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和中东的和平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王林聪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当前全球安全形势有三方面特征,一是复合型多重安全危机上升,二是安全问题的全球化和外溢效应突出,三是全球安全困境突出。与此同时,中东地区安全形势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方面,随着地区国家间关系缓和,中东安全危机的程度略有降低;但是,另一方面,中东安全的脆弱性严峻,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热点问题并未真正缓解,整体的安全威胁尚未得到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中东地区真正践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才能实现有效安全治理。

图为侯宇翔在发言

侯宇翔以“中东安全新形势下沙特的内政外交”为切入点发言,对我国学界沙特研究图谱、沙特内政外交调整、新时期沙特在中东和世界的安全地位、沙特与中国关系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仝菲在主旨发言中认为,近年来海合会国家内政外交出现新变化,海湾地区国家正在从依靠域外国家保证安全向自主构建地区安全的方向努力调整,但地区国家间和地区国家与域外国家间的根本性矛盾尚未解决。

图为与会专家学者线上合影

研讨会第二时段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戴晓琦教授主持,先后有四位专家发表发言。

图为魏启荣在发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副院长魏启荣教授深入分析了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复杂的社会形势和达尔富尔问题的历史根源,指出达尔富尔局势深受苏丹中央政府权力斗争的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苏丹政局和国家整体安全形势。

图为邓延庭在发言

西亚非洲研究所安全研究室副主任邓延庭博士从应对气候变化的视角探讨非洲的安全治理和安全发展,指出通过中非合作,非洲国家能够探索出一条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图为袁武在发言

西亚非洲研究所安全研究室副研究员袁武重点分析了国际冲突的解决方式、当前非洲地区冲突的特点和冲突管理等问题。他认为,全球安全倡议对非洲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因为其聚焦于标本兼治,从根源上解决非洲冲突。同时其还关注于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统筹解决,能够有效提升非洲安全管理水平。

图为戴晓琦在发言

戴晓琦教授分析了美国对中东安全的影响以及推动中东安全的主要路径,指出实现中东安全需要大国共同合作应对,而非美国的一家独霸,系统性的安全问题需要综合全面治理而非简单的军事再平衡。中东需要从内部实现自我造血机制以达成长治久安,而不是通过外部干预实现短暂的和平。

研讨会第三时段由西亚非所安全研究室副主任邓延庭博士主持,先后有六位专家发表演讲。

 

图为肖凌在发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肖凌教授围绕全球安全倡议如何在中东地区落地等问题,分析了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等中国方案的战略价值,并指出,中国和广大阿拉伯国家应共同努力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实。

图为王洪一在发言

西亚非洲研究所安全研究室副研究员王洪一以乍得为案例分析了非洲安全形势的特点,指出历史纠葛、宗教差异、部落矛盾和人口增长过快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乍得安全局势的复杂化。

图为邢新宇在发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副院长邢新宇副教授以难民政治化背景下的中东难民问题为主题,指出当前中东难民问题形势严峻,中国应该进一步强调政治解决难民问题的主张,加强对难民来源地冲突各方的劝解,显示中国的大国智慧、大国担当。

图为刘林智在发言

西亚非洲研究所安全研究室刘林智博士分析了全球大变局下伊朗安全形势的变化及其战略应对,指出当前伊朗的安全环境正受到“内外联动”的明显影响,这将为伊朗的国家发展道路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图为柳文佳在发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院长助理柳文佳博士详细探讨了全球安全视角下的以色列阿拉伯人族群身份与国家认同,指出以色列阿拉伯人集体身份的复杂和矛盾冲突造成了阿拉伯人在以色列社会中遭遇了不可忽视的身份焦虑和复杂的安全问题。

图为张梦颖在发言

西亚非洲研究所安全研究室张梦颖博士围绕非洲粮食安全问题的特点、现状与应对,指出非洲同中国等国家及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开展粮食安全合作,将有利于帮助非洲国家吸引外部投资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生产力,从而进一步提升非洲应对粮食危机的韧性。

在研讨会闭幕式上,仝菲和侯宇翔分别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与会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围绕中东非洲地区复杂的安全形势、全球安全倡议之于中东非洲的重要意义、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中东非洲地区的安全合作发挥了智库的积极作用。

版权所有:中国非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