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冬:中国摩洛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现实基础

日期:2019-08-07
刘冬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摩洛哥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制造业的潜在比较优势。近些年,在以竞争优势理论为依托的工业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摩洛哥也逐渐建立起将工业发展潜在比较优势转换成为现实生产力的“外部性”条件。而摩洛哥工业发展战略取得的上述成效,也为其工业制造业发展和中国与摩洛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奠定了现实基础。 


一、中摩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比较优势基础 

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摩在劳动密集型工业制造业的发展上具有许多有利条件,而这些有利条件也构成了摩承接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其转移的比较优势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摩劳动力供给充足,具有成本优势 

对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而言,充足且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供给无疑是最为有利的生产条件。从摩国内的情况来看,首先得益于相对年轻的人口年龄结构。摩未来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足,2017年,摩15—6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为65.8%,略高于全球65.4%的平均水平,而同年摩0—1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为27.4%,也高于全球25.9%的平均水平。较为年轻的人口结构决定了摩现在和将来都会有大量适龄就业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给。

此外,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摩制造业部门的劳动力价格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根据2017年版《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2015年摩制造业部门操作工平均时薪约合1.6美元。而根据欧瑞国际公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泰国制造业部门的人均时薪分别为3.6美元和2.0美元,摩劳动力价格不足中国的一半,较泰国还要低20%。因此,与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一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劳动力价格,也构成了摩劳动密集型工业制造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摩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欧洲市场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忽视了运输成本的影响,但对国际贸易而言,工业制成品跨境转移的成本却是非常高的。因此,有利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贸易成本的降低,也是制造业发展所需的有利条件。

从地理位置来看,摩制造业发展的条件十分优越,摩与全球三大经济体之一的欧盟隔海相望,从摩丹吉尔港到西班牙阿尔赫西拉斯港船运时间不足一小时,地理位置的毗邻也有效降低了摩欧间的运输成本。

得益于地理位置的毗邻,摩能够从欧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生产要素,也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向欧盟出口商品。因此,与欧盟毗邻形成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也就构成了摩制造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摩背靠能源腹地,能源供给充足 

现代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能源保障,尽管摩本国资源储量相对有限,但由于国内电网与欧洲电网、阿尔及利亚电网实现互联,摩不但国内很少出现停电问题,而且能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向工业企业供应电力。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版《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摩布斯库拉工业园高峰电价为0.7216迪拉姆/度,约合7.8美分/度,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110千伏工业高峰电价低38.6%,较法国工业用高峰电价低40.0%,较美国工业平均电价也仅高出21.4%。

充足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力供应不但为摩发展一般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造业提供了能源保障,也为摩发展轮胎、平板玻璃等高耗能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造业创造了条件。

二、中摩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竞争优势基础 

摩工业发展战略致力于国家竞争优势的提升,而在工业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摩也逐渐形成了有利于工业制造业发展的“外部性”条件。这些有利的“外部性”条件,也为中摩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奠定了竞争优势基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摩宏观经济稳定,主权信用评级较高 

主权信用评级,是信用机构对一国政府履行偿债责任的信用和能力的评级,也是跨国企业选定投资目的国的重要参考因素。虽然摩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都不算高,但却是地中海沿岸主权信用评级最高的中等偏低收入国家。根据大公国际2016年评级,摩洛哥主权信用等级为BBB-,表明该国财富创造能力虽然一般、但信用关系较稳定,而同年地中海沿岸其他中等偏低收入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分别为:突尼斯(BB+)、阿尔及利亚(BB+)、约旦(B+)、埃及(B-),按照大公的评级标准,这些国家的信用关系都不稳定。

通过上述南地中海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对比可看到,摩是欧洲周边宏观经济最为稳定的中等偏低收入国家,摩因主权信用危机引发汇率风险、融资成本上升以及外汇管制、资本流动管制的可能性显著低于周边其他国家。因此,从投资安全的角度来看,相较于周边其他国家,摩宏观经济更为稳定,也更有利于工业制造业的发展。

(二)摩营商环境良好,有利于外国企业建立“根植性” 

在工业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摩营商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排名,2009年《工业振兴计划》启动之初,摩营商环境还仅排在全球第128位。此后,排名开始稳步上升,2014年上升至全球第 87位,2018年进一步上升至全球第60位,该年摩营商环境已处于地区领先地位,在阿拉伯国家中仅逊于阿联酋、在非洲国家中也仅逊于毛里求斯和卢旺达。

摩营商环境的显著改善,意味着外国投资企业能够更好的按照国际通用的商业规则在摩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因地制宜建立本地联系所发生的“额外成本”有所降低,政府寻租等导致企业隐形成本增加的现象也有所减少。

(三)摩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投资示范效应开始显现 

在工业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摩逐渐改变了过去以纺织服装、磷酸盐为支柱的工业结构,包括汽车、航空在内,一批增加值较高的新兴产业部门逐渐发展起来。以汽车工业为例,2009—2017年,摩汽车出口贸易额由1.2亿美元增至26.6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46.7%,从2016年开始汽车产业成为摩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

而且,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包括车用电缆、汽车转向柱、汽车安全带等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上游产业的发展同时对整车组装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支撑。实际上,包括汽车产业在内,摩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部门都是依托“软”、“硬”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综合工业园区培育起来的,而这些综合工业园区也都初步形成了产业内企业相互支撑的“弹性专精”生产条件。而国际投资的实践表明,跨国企业更倾向于在已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地区进行投资。因此,得益于产业集聚的初步形成、摩也逐步展现出投资示范效应。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在汽车、航空、纺织服装等摩已展现出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对摩投资显然比对该地区其他中等偏低收入国家投资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摩劳动力资源共享,有助于推动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地 

产品距离理论认为,两种产品包含的隐性知识越为接近,高质量的劳动力资源便能够更为便捷地在这两个产业部门之间流动,因此,一个国家能够出口一样特定的工业制成品,也就能够很容易地出口与之产品距离较为接近的另外一种工业制成品。由于摩工业发展战略高度重视产业工人的培训,并将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工业制造业就业大军看作是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摩在职业教育培训方面做出的巨大投入,不但有利于支撑现有产业集聚中心的发展,也为培育其他新兴产业创造了条件。

近些年,正是得益于高质量产业工人的培育,摩新兴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三位数子目进行分类,2012—2017年间,摩有三组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速超过50%,有六组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速介于20%—50%之间。此外,还有18组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速介于10%—20%之间。摩新兴产业部门的大量涌现,恰恰也是产品距离理论效应的体现。

(作者:刘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摘自《阿拉伯世界研究》2019年第2期《摩洛哥工业发展战略与中摩产能合作》)

版权所有:中国非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