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试析新冠疫情叠加低油价对西亚非洲油气投资环境的影响
财政平衡状况是决定资源国油气开发政策的核心要素。在新冠疫情和低油价冲击下,西亚非洲油气资源国财政赤字居高不下,资金需求却快速增加。面对国际石油公司大幅削减上游投资的市场环境,该地区资源大国为提高本国油气产量,也将会降低本国投资门槛,通过向国际石油公司让利来吸引国际石油公司投资。
财政平衡状况是决定资源国油气开发政策的核心要素
由于经济结构单一,油气收入是国家财政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财政状况对资源国油气开发政策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在低油价均衡下,资源国因油气收入下滑,财政收入下降,难以满足国内发展的资金需求,将会倾向于提高油气产量,获得更多油气出口收入。反之,在高油价均衡下,资源国因资金需求下降,增产动力也就变弱。而资源国根据国家财政收支调整油气生产的现象很早就已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例如,提斯(Teece,1982)指出,因为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欧佩克成员国根据其预算情况制定产出政策,如果出口收入和海外投资收益能够满足财政支出需求,欧佩克成员国就要削减产量,反之则会增加产量。因而,油价上涨时,资源国将会选择较小的产量,油价下跌时,为实现预算平衡,资源国就会增加产量。艾哈吉和胡特讷((Alhajji and Huetter,2000)通过对1973—1994年间,欧佩克成员国生产行为与国际油价波动之间关系的分析,也证明了财政平衡变化对产油国石油生产政策的影响。此外,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Krugman)曾经利用产油国石油生产对财政收入高度敏感,石油供给曲线存在向后弯曲的特点,成功预测了新世纪高油价均衡的来临。
但是,由于大多数油气资源国早已按照最大产能生产石油,在产量调整上缺乏弹性,财政收支状况对资源国石油生产政策的影响更多会反应在产能调整方面,这就是说,资源国资金需求大的时候,便会增加上游投资力度,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提高本国石油生产能力,反之,则会满足于现状,放弃开发新的石油资源。而在石油勘探开发方面,大部分产油国又缺少必要的技术与资金,本国资源的开发需要依赖国际石油公司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样,资源国油气生产对国家财政高度敏感的特点,也就成为影响国际石油公司上游投资活动的重要因素,其表现形式就是资源民族主义。
从1973年至今,国际石油市场总共经历过两次资源民族主义浪潮,第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第二次则兴起于2005年前后,而产油国出现的这两次资源民族主义浪潮均是在高油价均衡背景下展开的。而唯一出现的逆资源民族主义浪潮发生在1986年“价格战”之后的低油价均衡时期。在这段时期,除沙特、科威特等少数欧佩克富国外,很多刚刚经历过石油资源“国有化”运动的欧佩克产油国均都改变了以往的政策,重新实行上游领域“对外开放”的油气开发政策。
低油价与新冠疫情扩散致使西亚非洲资源大国财政赤字大幅增加
与其他经济内外平衡高度依赖油气收入的资源国相似,西亚非洲的油气资源大国经济结构也都十分单一,碳化氢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14年,世界经济增速下滑导致国际油价开始向低位均衡过渡,而随同油价的下降,产油国财政平衡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用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确立的财政赤字与GDP之比3%的安全线作为衡量标准。实际上,近些年来,很多重要的产油国都已出现政府财政高度失衡的问题。在非洲,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都是重要的油气资源大国,近些年均都出现过政府财政严重失衡的问题,2014—2016年和2017—2019年,阿尔及利亚赤字率均值分别高达11.9%和6.1%,尼日利亚赤字率均值也分别上升至3.2%和5.0%。而在全球石油供给的心脏地带——海湾地区,沙特、阿曼等资源国政府财政失衡问题则更为严重,2014—2016年和2017—2019年,沙特赤字率均值分别高达12.2%和7.3%,同期,阿曼赤字率也都超过了10%。
表1.主要产油国财政余额与GDP比值(单位:%)
|
1991— 1995年 |
2001— 2005年 |
2006— 2010年 |
2011— 2013年 |
2014— 2016年 |
2017— 2019年 |
2020— 2021年 |
阿尔及利亚 |
-0.5 |
5.7 |
4.9 |
-1.6 |
-11.9 |
-6.1 |
-14.4 |
安哥拉 |
—— |
0.9 |
1.0 |
4.0 |
-4.4 |
-1.3 |
-5.5 |
伊朗 |
-3.3 |
1.9 |
2.5 |
-0.2 |
-1.7 |
-3.2 |
-20.5 |
伊拉克 |
—— |
—— |
0.2 |
0.9 |
-10.9 |
-0.2 |
-7.9 |
科威特 |
-45.5 |
26.2 |
28.6 |
33.3 |
9.4 |
9.2 |
-22.0 |
利比亚 |
0.8 |
11.3 |
19.8 |
2.1 |
-106.0 |
-20.4 |
-5.5 |
尼日利亚 |
-1.9 |
1.3 |
0.7 |
-0.6 |
-3.2 |
-5.0 |
-3.2 |
阿曼 |
-5.3 |
8.1 |
9.6 |
6.2 |
-12.7 |
-10.2 |
-17.6 |
卡塔尔 |
-5.3 |
9.5 |
10.2 |
13.1 |
4.5 |
2.8 |
-7.3 |
沙特阿拉伯 |
-6.8 |
3.8 |
12.3 |
9.7 |
-12.2 |
-7.3 |
-8.6 |
阿联酋 |
1.2 |
4.9 |
9.9 |
7.6 |
-1.2 |
-1.4 |
-9.8 |
数据说明:1991—2019年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9年10月统计与估测值;2020~2021年数据为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EIU)2020年6月预测值。
数据来源:IMF(2019);EIU(2020).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扩散导致石油生产活动停滞,能源需求快速萎缩导致国际油价暴跌。2020年3月9日,布伦特原油期货和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收盘价分别从上一个交易日的45.27美元/桶和41.28美元/桶跳水至34.36美元/桶和31.13美元/桶,跌幅分别为24.1%和24.6%,均创下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此后,国际油价震荡下行,4月20日,WTI原油期货价格甚至创下-37.63美元/桶的极端负值。尽管欧佩克与非欧佩克联合减产行动在2020年6月启动后,国际油价回升到40美元/桶以上。但新冠疫情冲击下,油价和产量的同时下滑,以及防疫支出的增加,进一步加重了西亚非洲油气资源国的政府财政负担。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的估测,2020—2021年,西亚非洲油气资源大国中,将有超过一半国家的平均赤字率保持在8%以上,而没有一国维持在欧盟确定的3%安全线之下。如果用赤字率作为衡量标准,持续多年的低油价和新冠疫情大爆发,实际上将西亚非洲油气资源大国置于空前的政府财政危机之中,其强度甚至超过1986年石油价格战的影响。
财政平衡压力将迫使西亚非洲产油国陷入产能竞争
尽管很多西亚非洲油气资源大国参加了欧佩克与非欧佩克联合减产行动。但由于政府财政平衡是影响资源国油气开发政策最为重要的市场因素。在低油价与新冠疫情冲击下,产油国财政持续吃紧,也将会迫使资源国采取更为激进的油气投资与生产策略,通过提高油气产量获取更多石油出口收入,以便填补民生和国家发展提出的资金需求。
而在资源国增产动机变强的同时,作为国际油气投资的主力,埃克森美孚、壳牌、英国石油、道达尔、埃尼等国际石油公司却因低油价大幅削减油气上游投资规模。截止到2020年5月底,国际石油公司合计资本支出降至1000亿美元以下,为977亿美元,较2020年初计划减少26%,较2019年投资减少27%,多数公司表示将在2020年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减2021年的投资计划。而国际石油公司投资战略调整也已开始影响到西亚非洲地区,例如,英国石油公司的伊拉克鲁迈拉石油项目的投资规模被削减,英国石油公司毛里塔尼亚天然气项目、道达尔安哥拉深水石油项目也被延迟。
1986年石油价格战结束后,很多收回资源主权的产油国为提高石油产量,再次向国际石油公司敞开大门。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面对国际石油公司投资活动的大幅收缩,资金需求迅速增大的西亚非洲产油国,也将会通过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条款,向投资方让渡更高比例的资源收益,争取国际能源市场大幅缩水的投资资金。而产油国采取的竞争性行为,也很有可能在西亚非洲产油国之间掀起一波逆资源民族主义浪潮。
(作者简介:刘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经济室副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