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以文明互鉴推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首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闭幕词

作者:张宇燕日期:2022-04-27

  首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围绕“文明交往与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文明多样性与中非文明史”“文明传承和青年责任”四个议题分别进行讨论。出席会议的中非双方嘉宾充分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了推动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共识,发表了《首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宣言》。 

  中非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和本次大会成果充分表明,文明互鉴是推动中非合作持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这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同的认知和意愿。在中非合作进入深化发展新时代和人类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等非传统安全挑战的特殊时期,首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具有特殊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正如本届大会宣言所述,中华文明和非洲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连绵不断、博大精深,孕育出中华文化特有的哲学思想和道德理念,是当今中国和平发展、文明互鉴理念的重要源泉。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证明,非洲是人类起源地。早在7400多年前,古埃及文明便已逐渐形成。公元前11世纪至14世纪,东非、西非、中部非洲和南部非洲先后出现过诸多古代王国,孕育出具有独特内涵的非洲文明。20世纪初,以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为核心的泛非主义思想形成,它反映了非洲人民要求团结统一,非洲人的问题由非洲人自己来解决的强烈愿望。进入21世纪,泛非主义已成为非洲联盟宪章和推动非洲发展的主题思想,是非洲文明的集中表现。 

  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内在特质。人类社会是命运共同体,不同国家或地区因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而不断发展完善。文明交往应摒弃意识形态争论,跨越文明冲突陷阱,相互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中非文明交流历史久远,传承数千载。20世纪中后期,中国和非洲国家先后取得民族解放的胜利,翻开了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非关系进入机制化全面发展阶段,中非文明交流互鉴进入了新阶段。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创立以来,历届论坛会议都强调中非人文交流的重要性,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宣言指出,中非将加强智库和地方政府合作,增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厚植中非友好事业的社会基础。双方赞赏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一致决定构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铸、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截至2021年底,已有52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与非盟《2063年议程》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紧密对接,助力实现中非合作共赢,将推动中非文明互鉴不断深化发展。 

  根据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议,作为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框架下,推动中非人文交流的重要举措,中国非洲研究院于201949日正式成立。自成立以来,中国非洲研究院在践行推动中非合作的交流平台、研究基地、人才高地、传播窗口建设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设立了中国讲坛、非洲讲坛和大使讲坛“三大讲坛”,产生了以中国非洲研究院文库为主的一批学术成果,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了大量政策咨询报告,发挥了重要的智库作用。 

  本届大会宣布启动“中国非洲研究青年论坛”项目,这是中国非洲研究院为中非青年交流提供的重要机会和平台,也是中非智库合作推动青年思想交流的重要举措。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寄希望于青年,相信中非青年一定会肩负起中非友好合作和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持续发展的重任,为推动构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和谐共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原文见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6285&eid=43885&sid=202977&idate=12_2022-04-20 

版权所有:中国非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