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明互鉴: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必要路径

作者:邢广程日期:2022-04-2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解决全球问题的重要哲学思想和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任务。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包含着多种文明。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世界不是很太平,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就是推动世界文明交流和互鉴。对此,中国与非洲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第一,文明互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多样化是人类文明自然历史形成的基本特点。人类从愚昧走向开化,逐步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文明。这些不同类型的文明都对应自身所形成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和环境,因此这些不同类型的文明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地位,都是人类共同文明历史记忆的重要体现。不同类型文明的客观存在就决定了文明是多元、多样和多向的,而不同类型文明的存在就自然而客观地否定了文明的单一模式和单向化的可能性。因此,任何试图通过强制手段,甚至暴力手段强行推动一种文明,以期实现文明单一化的做法都是非文明的行为,都是逆文明形成和发展规律的。而多元文明不是静态存在的,是在与其他类型文明进行交流中得到互鉴,实现共同繁荣。 

   

  正因为文明是多元、多样和多向的,因此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就是必然的。而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建立在平等与和平的基础上,排除平等与和平的交流就是对文明的践踏,实际上就会呈现出一种文明对另一种文明的征服。从这个角度看,不同类型文明需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互鉴,而平等交流互鉴的前提应该是相互尊重。 

   

  当今世界,有些人将不同类型的文明分为三六九等,不断强化文明有高低、优劣和贵贱之分的思想,不断宣扬“西方文明优越论”,这些是完全错误的文明观,严重地违背了各种文明平等共存的基本认知。历史已经证明,追求人类各种文明的单一法度就是破坏人类各种文明的平等原则,为了追求自身文明的“优越”而试图用强制和暴力手段消灭其他文明的想法和做法更是极端错误的,因而也是极其危险的,会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一系列悲痛的历史事件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不同类型文明之间肯定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恰恰是不同类型文明的重要特点。正因为有这些差异,才需要进行交流对话和互鉴,以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从而促进各种文明的平等共处。 

   

  交流互鉴是不同类型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因为文明也与其他事物一样,如果不同类型文明相互之间不交流、不对话、不互鉴,相互隔绝,就会导致文明自身的退化。这也说明不同类型文明不可能在静止和孤立中得到发展、进步和繁荣。因而,交流互鉴是各种文明保持活力的必要条件。从历史眼光看,人类文明历史所显示出的一个规律性的大势,即每一种文明都需要不断超越自己,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中与时偕行。各种文明共生互鉴是自然的选择。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文明问题时,决不能以预设的“文明冲突”视角观察问题。开展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是增进世界和平、正确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路径。世界因不同类型文明的存在而丰富多彩,世界上不同类型文明的交流互鉴乃是时代潮流的体现。 

   

  第二,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了开放体系。 

   

  中华文明具有原生性。5000多年的历史表明,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性,它是中华民族的内在生存基因。同时,中华文明也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从历史上看,中华文明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与其他文明交流中不断获得借鉴,这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及哲学思想和民本理念等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中华文明不断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与时俱进成为中华文明的文明气质,而“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文明内在的哲学理念。中国的中原王朝就向欧洲传播了中华文化。西汉时期,中国的船队已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中国唐朝与70多个国家实行商贸往来,实现了大通商。古代中国与欧洲和非洲的交流之路,实现了欧亚非多元素的能量交换,形成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承载着经济贸易交流,而且也成为文化交流的网络,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逐步传入中国。1987年,在我国陕西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20件唐代文物,经考古鉴定,为传入中原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中国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曾到达非洲东海岸,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全球化时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这完全符合人类自古以来不同类型文明交流的规律和趋势。 

   

  第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中非命运共同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构建中国和非洲命运共同体。因为这是继承中非共同反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斗争历史情怀的需要,是中国和非洲追求“中国梦”与“非洲梦”理想的现实需要,是中国与非洲共谋发展的需要。中国和非洲面临许多共同的发展问题,中非发展利益诉求高度契合。中国坚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与非洲朋友一起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应在政治上追求平等互信,在经济上谋求合作共赢,在文明上促进交流互鉴,在安全上坚持守望相助,在国际事务中推动团结协作,不断丰富和深化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应将“一带一路”作为重要的实践平台。借助这个实践平台,中国与非洲应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应着力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更应着力促进中国与非洲人民的民心相通。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 

(原文见 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6285&eid=43885&sid=202978&idate=12_2022-04-20 

版权所有:中国非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