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一届会议”第二分论坛研讨
时间:2022-07-25
作者:李文刚
字号:
打印

 

 

 

2022年7月21日,“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一届会议”举行分论坛研讨。    

中国非洲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分论坛“全球发展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研讨分上下两个半场。

 

 

图为王晓明主持上半场研讨

 

上半场研讨由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王晓明教授主持。共有八位学者发言。

 

 

图为布拉西姆·法斯·费赫里发言

 

摩洛哥阿玛迪斯研究所所长布拉西姆·法斯·费赫里研究员认为,非中合作在中国对外合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国际合作的一个模板。在中国的帮助下,很多非洲国家实现了自身发展,提高了治理能力,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近年来,摩中两国的经贸、投资、人员往来呈显著增长。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的新冠疫苗援助对摩洛哥来说至关重要,帮助摩洛哥能够更快、更好地抗疫,保护了民众生命。中国还帮助摩洛哥生产疫苗,提高了摩洛哥在医疗领域的战略自主性。

 

图为杨宝荣发言

 

中国非洲研究院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宝荣研究员认为,全球发展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的契合度较高。全球发展离不开非洲,不应忽略非洲在全球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中国与非洲深化合作需要理论创新和合作制度创新。全球发展倡议所明确表述的六个坚持,给我们提出了时代的研究议题。当前,中非合作同中国与其他地区合作相比,规模仍比较小,需要为中非企业合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图为大卫·姆夸比希发言

 

马拉维科技大学工业研究与创新中心主任大卫·姆夸比希副教授认为,非洲现在面临的许多困境,包括青年人失业、工业化和融资水平较低,要通过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要让科技创新得到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毕业生。师资力量非常重要,同时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让学校的影响力不断地扩展到整个产业,甚至是到全球层面。非洲要同国际社会进行合作,同更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伙伴关系。提升师生的素质,扩展非洲学校的影响力。

 

图为李钢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李钢研究员指出,无论中国还是非洲国家,营商环境好的地区,经济都更加有活力,有韧性。资本作为可流动的要素总是寻找回报更大的地区,但不能为了吸引投资过分让渡劳动者应有的回报与利益。不仅要保护本国的企业,对国外企业的正当利益也要保护;不仅要保护本国公民,对外国公民的正当利益也要给予保护。中国对于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都投入巨大资源,中非产能合作对双方共同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都有重大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实干,中国在非投资企业,为当地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宣传不够。中国企业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应更加重视案例总结与推广,促进非洲的包容性绿色发展。

 

图为史蒂芬·恩德格瓦发言

 

肯尼亚智库“南南对话”执行主任史蒂芬·恩德格瓦认为,非洲和中国共同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这种联系具有历史深度,不是人为设计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在2015年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到要加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从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做到主权平等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每个国家都能平等参与,并且从中获益。希望没有欺凌,发展中国家不会受到发达国家的欺凌。追求互利共赢是中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一个主题,成立中非合作论坛的目标就是促进互利共赢。非洲可以从中国的身上学习到很好的经验,保护本国的利益,促进非盟《2063年议程》的实现。

 

图为张倩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张倩副研究员认为,中非合作不仅能够有效推动互利共赢,促进各自发展,而且还有助于推动全球减贫事业,促进世界和平,具有显著的全球意义。中非合作要努力加快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在非洲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等工作,帮助非洲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非洲农村发展在未来中非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援助对于推动非洲农业发展和促进双边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业技术如何从示范阶段进一步扎根于当地,进而进行推广,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非洲农村,理解其发展的多样性和农业未来发展的需求以及面临的挑战,无疑会对未来中非合作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图为安澜发言

 

攀枝花学院科特迪瓦籍讲师安澜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然而面对全球性挑战,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低迷。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方案,《2063年议程》的愿景、目标与全球发展倡议中的理念有共同点,应全面推进非中合作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心交流,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的义利观;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抓手,构建覆盖多领域的高质量合作体系,推动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重视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国际人才交流平台,汇聚全球的人才智慧,推动非中共同发展。非中合作是和平、繁荣、开放、绿色、创新、文明之路,是共筑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之路。    

 

图为王金波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王金波副研究员指出,中国巨大的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市场,为中非数字经济合作的深化与升级带来了更多机遇。发达国家虽然在全球数字贸易格局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数字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持续上升,为中非等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全球数字治理带来了更多机会。数字壁垒、数字鸿沟相互强化,正在成为阻碍全球数字经济,全球数字贸易,包括中非数字贸易包容、均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中非在数字经济、数字贸易、数字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对非洲国家间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善与重构,贸易与数字要素的自由流动,数字鸿沟的弥合,数字治理体系的完善,有着值得期待的正向作用。

 

图为安春英发言

 

下半场研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西亚非洲》常务副主编安春英编审主持。共有八位学者发言。

 

图为王永中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王永中研究员指出,中国和非洲在大宗商品领域互补性很强。非洲国家是油气、矿产资源和经济作物供应方,中国是大米、小麦和玉米等主粮的供应方。目前来看,中非大宗商品贸易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是能源最大进口国,同时也是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投资国,还是最大的设备制造国,未来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可以向非洲提供设备、技术合作。此外,中非在矿产领域、粮食领域同样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图为杨焕岭发言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中国长安大学中非交通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南非中国科技教育协会执行会长杨焕岭认为,中国可以同发展中国家进行更多的合作,以帮助其解决发展问题,如脱贫、疫情应对,发展融资、气候变化、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非盟《2063年议程》同全球发展倡议都很注重创新和现代化,并且推动文明的发展,包括促进对外开放和国际化。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非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外开放和实现国际化对于各国而言都面临着一定挑战,但在当前的背景下,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显得尤为重要,对非洲来说更是如此。

 

图为孙兆阳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兆阳副研究员指出,中国在城乡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国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高中阶段教育也迅速发展,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极大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素质、接受教育的需求,真正做到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从全球发展倡议以及非盟《2063年议程》来看,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国与非洲在教育领域有很好的合作基础,未来会有更多的合作,特别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合作,为中非共同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图为丹尼斯·姆瓦尼基发言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中心的主任丹尼斯·姆瓦尼基认为,中非智库论坛自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在践行初心使命,已成为进行学术交流和对话的重要平台。中国致力于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推出了全球发展倡议,这将双方的合作置于更广阔的平台之上。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全新框架,正在帮助国际社会和联合国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非洲国家支持全球发展倡议,我们要加强务实合作,比如减贫、粮食安全、抗疫疫苗、发展融资、气候变化、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等。中国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也提出了非洲之角和平发展倡议,致力于支持区域国家团结自强,实现持久的稳定、安全、发展和繁荣。

 

图为张春宇发言

 

中国非洲研究院张春宇副研究员认为,发展是中国和非洲国家自然拥有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中国和非洲的发展。中非双方的认知和目标宗旨具有一致性,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提出的一个创新性概念,是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产业能力建设国际合作,非洲一直将工业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这为双方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关键性基础。未来中非学者需要寻找更多的全球发展倡议和非盟《2063年议程》的契合点,推动双方的合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图为阿马杜·迪奥普发言

 

塞内加尔《太阳报》的记者阿马杜·迪奥普认为,中国的资金支持为今天的非洲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新冠疫情重创非洲经济,加之不断扩大的乌克兰危机,非洲面临巨大困难,各种原材料、能源价格上升。中国的资金支持可以帮助非洲,拯救受以上挑战影响比较大的行业。此外,中国还决定增加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的投入,这对非洲以萨赫勒地区为代表的安全系数较低地区至关重要。中国对非洲的支持和全球发展倡议无疑有助于非洲国家实现发展,为实现非盟《2063年议程》作出贡献。

 

图为徐湘平发言

 

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湖南省政府参事徐湘平会长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将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合作自贸区等七项国家级举措落户在湖南,目的是破解中非合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应秉持一致性理念、压舱石理念、造血理念和机制体系理念。要主动作为,着力建立和完善中非经贸合作的长效机制,包括合作新机制、双边疫后投资运营机制、双边地方经贸合作机制、双边民间合作机制、中非经贸仲裁机制、中非经贸标准体系合作机制、促进经贸便利化合作机制、援助与市场化机制、特色化金融支撑机制、物流畅通机制以及安全风险防范机制。 

 

图为卡斯发言

 

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布隆迪籍博士后卡斯认为,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同时仍然支持联合国发展计划,即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并不是想要取代这个目标,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和一个更加具有包容性的倡议来加强合作。全球发展倡议已经成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加速器,也成了全球发展合作的推进器。非洲国家必须要克服自身一些长期以来的问题,特别是国家治理的问题,需要实行科学的投资政策,非洲国家领导人应该和中国加强沟通,并且就倡议的实施细节开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