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1日,“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一届会议”举行闭幕式,首先由三个分论坛代表向大会汇报分论坛研讨情况,然后由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喀麦隆籍教授、中国非洲研究院国际顾问委员会非方委员高畅和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周云帆做大会总结。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王林聪主持闭幕式。
图为王林聪主持闭幕式
图为约罗·迪亚洛在汇报
第一分论坛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发展融资合作”,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承办,18位专家学者发言。汇报人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马里籍高级研究员、非洲博物馆馆长、非洲法语国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约罗·迪亚洛。第一分论坛重点研讨了中非在当前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专家们高度评价了全球发展倡议以及中非合作的现状和前景,分享了对中非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思考,不管是在全球层面还是区域层面。专家们还就如何推进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提出的“九项工程”,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发表了看法。第一分论坛研讨期间,还举行了全国首个中非交流博物馆启动仪式。
图为刘冬在汇报
第二分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发展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中国非洲研究院承办,16位专家学者发言。汇报人是中国非洲研究院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冬副研究员。中非专家肯定了双方在经济合作、人文交流、抗击疫情等方面开展合作取得的成果,认为全球发展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有着很高的契合度。与会专家从不同的专业角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工业和制造业部门,要以尊重企业主动性为前提,落实中非双方在工业、制造业领域的合作,为企业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尤其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具有包容性的营商环境;在农业合作方面,应进一步深入非洲的农村,了解非洲农村的现状,理解非洲农村和农业多样化,以及农村发展的具体需求和挑战;在数字经济方面,与会专家指出中非在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方面的合作,对于推动中非在其他领域全方面合作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关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会专家指出中国与非洲国家应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的合作。在肯定双方的成果与前景的同时,与会专家还探讨了双方合作面临的挑战。
图为许亮在汇报
第三分论坛的主题是“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与新时代中非关系”,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承办,9位专家学者发言(其中有3个发言是代表两位专家的共同发言),2位专家点评。汇报人是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秘书长许亮。第三分论坛研讨覆盖诸多方面,包括国际关系、历史、经济以及城市发展、城市研究。第一个关键词是“友谊”,中非专家学者重申了中非友好关系的重要性,包括在新时代如何践行中非友谊,并且进一步提升中非友谊。第二个关键词是“分享经验和对话”,学者们回顾了坦赞铁路的一些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中国同非洲在一些项目上的经验和知识共享,牛津大学的专家强调了博士生的培养和培育是中非很重要的合作领域。中国在培育非洲的一些博士生,并且为非洲的研究进行融资和帮助,这能够提升非洲整体研究能力、科研能力,尤其是一些南部非洲国家,他们有很多博士生在中国学习。安哥拉学者认为中国经验对于非洲来说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尤其是构建创新型城市、智慧城市等方面。专家们认为,中国始终追求和平发展道路的实践和理念,为非洲可持续维护和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图为希萨诺在致辞
三位汇报人发言结束后,播放了莫桑比克前总统、中国非洲研究院国际顾问委员会非方主席希萨诺的致辞。希萨诺指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因疫情影响陷入下行趋势,乌克兰冲突进一步阻碍了全球经济发展。今天所面临的挑战正在动摇全球经济的根基,同时也在动摇全球国际关系的根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加强合作来解决新的挑战和威胁,从而进一步确保这些威胁和挑战不会产生外溢效应。
新冠疫情下,一些富国囤积疫苗和防疫用品,而不是以一种公平的方式与整个世界分享这些物资。中国的做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所提供的支持和展现出的团结精神,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暴发的最初时期,中国的援助尤其重要。中国采取了多边主义的做法来处理国际关系,因此在地球村当中我们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非中成功合作的重要基础就是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五不”原则。中国的帮助是非洲大陆急需的,中国在非洲的项目能让非中双方受益。中国不是来告诉非洲国家怎么发展的,相反中国让非洲了解自身面临的挑战是什么,以及中国如何帮助非洲应对这一挑战。不仅如此,中国也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急需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非洲国家突破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包括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贸易投资和公共卫生等领域。
基于非中友谊的经验,全球发展倡议需要互利共赢,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公平正义,需要更加平衡的国际体系,需要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从而形成基于对话、合作和互利共赢的新模式,让所有国家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都能够有发言权。新的全球体系应该追求公平的全球化,以及不让任何人掉队的发展模式。
图为高畅做总结发言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喀麦隆籍的教授、中国非洲研究院国际顾问委员会的非方委员高畅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非洲史编年体例删掉了史前阶段,也删除掉了殖民前、殖民时期和殖民后的阶段划分,更加注重非洲视角的历史书写。高畅对比了郑和、哥伦布和达伽马三个历史人物后指出,上述三个人物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他个人的学习对象是郑和,因为他代表了文化多样性。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一个相互尊重、崇尚和平的世界,人们都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互学互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图为周云帆做总结发言
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周云帆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今年是非盟成立20周年,也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2年,中非智库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发展融资合作”“全球发展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与新时代中非关系”三个分议题,聚焦发展,深入研讨,凝聚共识,充分发挥了中非智库论坛的功能定位和使命担当。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化,新冠肺炎变异病毒不断给全球防疫带来新的挑战,乌克兰危机对全球供应链、粮食安全、和平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非双方携手举办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一次会议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本届论坛是一次凝聚时代主题的重要会议,是一次求真务实的重要会议,也是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
周云帆最后表示,希望中非智库专家继续聚焦核心议题,履行更大的社会责任,提高集体发声的能力,为中非合作共赢的大局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为期两天的“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一届会议”圆满结束。
图为大会闭幕式现场
图为大会闭幕式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