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会议
第二届非洲国别研究论坛在扬州大学成功举办
时间:2025-10-23
作者:沈晓雷 张璡
字号:
打印

 

20251018日,由中国非洲研究院与扬州大学联合主办,扬州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中国非洲研究院政治研究室、中国非洲研究院《西亚非洲》编辑部、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处承办的第二届非洲国别研究论坛在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战略自主与合作伙伴多元化:全球南方崛起背景下的非洲国家对外关系”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非洲国家外交政策、中非关系、全球南方、区域一体化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推动中国特色非洲国别研究知识体系的构建,服务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非洲研究院院长叶海林研究员、扬州大学党委书记丁建宁教授和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参赞吕岩等出席开幕式。

图为与会嘉宾合影

论坛开幕式由扬州大学副校长王承堂主持。中国非洲研究院院长叶海林在致辞中肯定了论坛作为学术品牌的影响力,并指出深化区域国别研究是文化间文明间互相理解互相借鉴的知识基础。摆脱西方视角、扬弃西方叙事,开创以自身文化、文明为中心视角的国际关系及世界经济叙事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真正建立在文明平等的区域国别研究学科体系是建设区域国别研究学术共同体的重要使命。扬州大学党委书记丁建宁指出,本届论坛聚焦非洲国家的战略自主与多元外交,是对全球南方崛起背景下国际格局演变的积极回应,也是推动中非合作走向精准化、深入化的重要学术实践。

图为叶海林致辞

图为丁建宁致辞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参赞吕岩深入分析了当前非洲形势与中非关系,强调中非全天候伙伴关系在新时代下的韧性与潜力。北京大学李安山教授以“全球化与全球南方:历史进程与辩证关系”为题,系统梳理了全球化的多重维度与全球南方的概念演进。他指出,全球南方国家具有相似的历史境遇与共同的发展诉求,在反对干预、追求公正的议题上团结一致,但也因利益差异而呈现动态认同。他呼吁学界加强对全球南方理论与实践的原创性研究,推动全球治理向更加包容、多极的方向发展。

图为吕岩作主旨演讲

图为李安山作主旨演讲

为了更深入地展开研讨,本届论坛新设专家对话环节,分别由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何山华和《西亚非洲》编辑部主任詹世明主持。中国非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舒展,中国前驻摩洛哥、卢旺达大使孙树忠,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贺红燕与《西亚非洲》常务副主编安春英编审围绕“非洲与中非合作”展开讨论。舒展指出,当前非洲现代化进程面临挑战,研究者应深入实地,避免浮于表面。孙树忠强调,区域国别研究必须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中非合作从“务实”向“提质”升级。贺红燕指出,高度政治互信与深度务实合作是中国发展对非关系的两大传统优势,中非友谊的深厚根基不是外部干扰可以轻易撼动的。安春英对比了中西对非减贫模式,认为中国以义为先、注重长效的合作理念更具可持续性。

图为专家对话环节现场

随后,扬州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俞洪亮、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院院长王有勇、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春就“非洲区域国别知识体系与理论范式”展开对话。俞洪亮认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应将区域国别研究纳入学科体系之中,大力建设相关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杨成指出,区域国别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与方法论共识,亟待构建体系化的学术与话语框架。王有勇提出“语言+区域+领域”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强调全球视野与在地经验的结合。张春研究员进一步指出,当前非洲研究存在“区域强于国别、定性强于定量、合作叙事强于风险分析”的倾向,呼吁加强理论建构与定量方法训练,推动研究从“描述”走向“解释”。

图为专家对话环节现场

下午四个分论坛同步进行,聚焦非洲国家对美西方关系、全球南方互动、区域一体化与中非合作等议题。分论坛一探讨了非洲国家在战略自主导向下的外交调整,如尼日利亚的“4D外交”、安哥拉的平衡外交、塞内加尔的“去法国化”实践,体现出非洲国家作为能动者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性提升。分论坛二关注非洲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多元互动,学者从金砖+机制、“一带一路”合作、本土智慧等角度,分析了南南合作的新动力与机制化路径。

图为第一分论坛现场

图为第二分论坛现场

分论坛三聚焦区域一体化与国家治理,学者从大湖地区冲突、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关键矿产竞争等议题入手,揭示了外部力量与内部动力的复杂交织。分论坛四则从中非教育合作、能源转型、语言与人工智能融合等角度,展现了中非合作从“传统务实”向“深度融合”的转型趋势,特别是地方省份如湖南、甘肃等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一省一特色”合作模式,成为中非合作的新亮点。

图为第三分论坛现场

图为第四分论坛现场

闭幕式上,各分论坛汇报人洛紫恒、张弛、张水北、宁彧分别总结了研讨成果。中国非洲研究院政治研究室主任唐志超和扬州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俞洪亮做总结发言。唐志超指出,本届论坛议题前沿、组织高效,已在学界树立品牌影响力。他呼吁未来论坛进一步扩大国别覆盖范围,创新组织形式,推动中国非洲研究走向更深、更实。

图为唐志超作总结发言

俞洪亮强调,区域国别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学术讨论,更应关注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他提出将“语言+专业+区域”模式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材建设与师资发展,为非洲研究储备青年人才。

图为俞洪亮作总结发言

会议期间,中国非洲研究院与扬州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非洲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与扬州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签署协同单位协议。此外,中国非洲研究院还与扬州大学和中译出版社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为非洲研究的成果转化与传播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