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由中国非洲研究院主办,扬州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中国非洲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室、《西亚非洲》编辑部承办的“中国方案与非洲道路:现代化模式的比较与互鉴”研讨会在扬州举行。来自中国非洲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扬州大学、大连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中国非洲研究院叶海林院长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对非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既要真诚地说明中国通过内部结构性调整承担现代化成本的自身经验,也要找到能与非洲伙伴在携手共建现代化中形成真正共识的逻辑和表达方式。
图为研讨会现场
与会学者围绕“非洲现代化的理论探索”和“中非现代化的比较与互鉴”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非洲现代化的理论探索”专题讨论中,北京大学李安山教授探讨了全球秩序变革与重组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对全球治理的启示;北京外国语大学李洪峰教授对非洲现代化进程中文化的作用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王泰教授梳理了埃及现代化经历的三个阶段;云南大学张春研究员指出了非洲现代化面临的四大基础性挑战;大连外国语大学张婧姝副教授以萨赫勒地区国家为例,对非洲现代化中的安全治理进行了分析;中国非洲研究院谷亚平博士对中非如何共建现代文明进行了深入思考。
在“中非现代化的比较与互鉴”专题讨论中,中国非洲研究院杨宝荣研究员对中非现代化的路径与成效进行了比较;大连大学梁国杰副教授关注的是中国与非洲岛屿国家蓝色伙伴关系的构建与发展合作前景;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何山华分享了语言推广与扶贫脱贫的中国经验;西北大学王猛教授对南苏丹国家治理进行了历史考察;中国非洲研究院贺杨博士通过构建以中国和非洲为主体的视角,揭示了中非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图为研讨会现场
最后,中国非洲研究院朱伟东研究员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两个时段的研讨体现出三个结合:其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二是总体概括与具体分析的结合;其三是个案考察与对比互鉴的结合。


字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