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学术新闻
“第三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纪实(二)——分议题研讨和闭幕式
时间:2024-04-16
作者:李浠
字号:
打印

 

 

 

第三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设两个议题,分别是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中非文明互鉴共享中非发展经验,携手推进一带一路’”

 

 

图为伊斯梅尔·德贝什主持第一分议题研讨

 

第一分议题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中非文明互鉴研讨由阿尔及利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伊斯梅尔·德贝什主持。共有6位专家学者发言。

 

 

图为阿伊沙·萨尼·迈库迪在发言

 

 

图为温宪在发言

 

 

图为阿拉维·塞曼达在发言

 

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副校长、教授阿伊沙·萨尼·迈库迪认为,中国和非洲都拥有悠久历史和文明,在社会秩序、价值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上有相似的追求,中非应该立足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和阐释现代文明,积极组织形式丰富的文化交流,并通过数字技术等先进手段加强彼此交流合作,促进团结,加深相互了解。中国非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温宪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既是时代潮流,更是现实挑战,在中非文明和传统文化中都有着对世界和平强烈的追求,中华文明和非洲文明一直在相互欣赏、借鉴和互利,互利是中非友好合作精神的重要内涵。未来中非将以传统文化和文明的积淀助力中非合作共赢。乌干达发展观察中心执行主任、高级研究员阿拉维·塞曼达以通向理想世界和命运共同体之路为题发言,他认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都证明中国致力于与非洲国家等伙伴通力合作来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给非洲国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非洲国家可以借鉴中国的发展道路,找到非洲发展道路。他指出,西方国家长臂管辖的霸权行径是与自由民主思想背道而驰的,世界上并非只有唯一正确的自由民主模式,也并非只有唯一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和非洲国家都应该依据自身现实,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且在发展过程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民主和自由模式。非洲国家应该学习中国独立自主的发展理念和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

 

 

图为李洪峰在发言

 

 

图为穆穆尼在发言

 

 

图为郭佳在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院长李洪峰教授认为,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中非文明互鉴走向纵深,中国很重视学习非洲的历史文化,非洲也在与中华文明的互动过程中提升了自己话语权,在世界文化体系当中鲜明展现了自身的文明内涵,弘扬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贝宁阿波美·卡拉维大学法律与政治科学学院国际合作、公共关系与礼宾部部长、助理教授穆穆尼发言的题目是“‘一带一路倡议与高等教育对贝宁减贫的经验,他通过调研和学习贵州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指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知识积累和劳动力素质提升是助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贝宁希望学习中国的减贫经验,探索以产学研融合的方式实现政府、高校和产业的良性互动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非洲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室副主任郭佳博士认为,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中非文明互鉴是中非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这个议题的出发点在于从传统文化角度探寻中非文明互鉴的路径,其核心就是在尊重各自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借鉴彼此的文化,促进中非之间的人文交流,加深相互理解,加强友谊,为双方的合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和非洲文明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时候都奉行和谐、包容、团结、共生等理念,本质上有别于西方现实主义宣扬的零和博弈和所谓的文明冲突论。

 

 

图为袁正清作点评发言

 

 

图为安澜作点评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袁正清在点评发言中指出,习近平主席在全球文明倡议中提出平等、包容、互鉴的文明观与欧美对外扩张的文明观截然不同,中国和非洲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正在创造新的文明形态,我们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达人达己,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互利包容。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安澜在点评中认为,目前非洲国家能够充分了解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性,本场议题讨论对于非洲如何把握当前的发展机遇,实现中非未来的繁荣合作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图为基齐托·恩南达主持第二分议题研讨

 

第二分议题共享中非发展经验,携手推进一带一路’”研讨由乌干达发展观察中心政策与发展负责人、高级研究员基齐托·恩南达主持。共有6位专家学者发言。

 

 

图为张振克在发言

 

 

图为尤素夫·阿里·佐阿卡在发言

 

 

图为王永中在发言

 

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所长张振克教授认为,文明互鉴的理念有助于中非携手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而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了非洲国家广泛的理解和支持。中非合作在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经验的同时应思考如何促进非洲的自主发展,并期待更多的非洲朋友与中国共同探讨、共同交流。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教授尤素夫·阿里·佐阿卡认为,中非合作的关键词是共享和携手,中国和非洲国家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而今中非共同努力深化经贸和人文联系,尼日利亚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借助一带一路项目的落地得到了切实发展,使得发展成果惠及当地民众。他认为,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援助是非洲重要的发展机遇,帮助非洲国家解决了技术进步和贫困问题,使得更多非洲人民享受了政策红利。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研究员在发言中回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对于非洲的借鉴意义,并指出中非应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基于比较优势的合作。

 

 

图为莱昂-玛丽·恩科洛·恩乔多在发言

 

 

图为张春宇在发言

 

 

图为易卜拉欣·巴利在发言

 

喀麦隆马鲁阿大学副教授莱昂-玛丽·恩科洛·恩乔多认为,中国主张和平发展,不对抗,不干涉,互惠互利,拒绝小圈子,这与西方国家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中国非洲研究院张春宇副研究员认为,中非在未来合作中需要继续探索政府和市场在发展中的关系,有效市场加有为政府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和机理,未来中非之间可以围绕这一点进行更多的探讨。塞拉利昂马克尼大学开放与远程线上教学主任、塞拉利昂议会技术和高等教育委员会成员易卜拉欣·巴利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和非洲经济发展及友好合作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倡议给非洲带来更多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非洲可以找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中非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可以推进共同繁荣。

 

 

图为阿德约维作点评发言

 

 

图为王启龙作点评发言

 

贝宁《外交标签》杂志主编阿德约维在点评中认为,中国是助力非洲发展的重要力量,成果令人瞩目。中国帮助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对非投资和中非贸易额都在稳步增长;中非在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卫生健康、农业等领域的合作也非常成功。教育部长江学者、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启龙教授在点评中认为,诸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为中非携手实现发展愿景贡献了宝贵智慧,为中非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思考。

 

 

图为王林聪作总结发言

 

第三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闭幕式由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启龙教授主持,乌干达发展观察中心政策与发展负责人、高级研究员基齐托·恩南达和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王林聪研究员作总结发言。

基齐托·恩南达在总结发言中祝贺中国非洲研究院成功举办第三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以及中国非洲研究院在过去五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他说,中国与非洲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并且都在探寻现代化道路,中非要在促进文明互鉴中共同发展。

王林聪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各位专家学者从哲学、实践、教育、文化、传播、“一带一路”等不同的角度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研讨,在研讨中形成了广泛的共识,不仅共同分享了观点和经验,而且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为今后的合作指明了方向。高翔院长在致辞中指出,从传承友谊中汲取历史滋养,持续增进中非文明互鉴的厚度;在共享成就中承担起时代的担当,积极拓展中非文明互鉴的广度;在携手发展中擘画光明前景,大力提升中非文明互鉴的高度,这一思想非常具有指导意义。中非文明互鉴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中非文明互鉴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平等性和共享性。平等性和共享性有利于推动文明的交流、交往、交融和共享,也为塑造全球文明的新的内涵做出了贡献。中非文明既有共通性又具有创新性,这为中非共同发展,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动力。因此,中非文明互鉴既是创新之源,又是发展与和平之基。未来,在全球文明倡议指导下,中非文明互鉴将显示出更加强大的动力,中国非洲研究院将与各位专家学者一起为中非文明互鉴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