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 > 学者观点
阿拉维·塞曼达:深化教育合作 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
时间:2025-03-15
作者:阿拉维·塞曼达
字号:
打印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着重强调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习主席指出,教育对支撑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起着关键作用,这对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要形成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释放个人潜能,确保人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贡献力量。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期待,关键在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他指出,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将有助于培养新一代德才兼备、文武双全、身心健康的青年人才。

在谈及科学、技术和创新支持时,习主席强调,教育在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着重指出需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他还指出,推动教育和科技、人才发展是一项共同责任,并敦促政协发挥积极作用。

2025年两会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但深入分析后发现,两会议题若得以全面实施,其益处不仅限于中国,非洲乃至全世界都将从中受益。这基于一个事实:即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在从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科技进步中受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研究员让-马克·纳塔尔(Jean-Marc Natal)指出,“中国经济体量庞大,意味着它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力也更大。从中国角度来看,贸易顺差的增加可能微不足道,但从世界其他地区的角度来看,这一增长可能意义重大

此外,考虑到中国提出的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可以说中国成功意味着世界的成功。尤其是当前有的国家更倾向于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撤回对外援助以支持国内发展,此时中国的成功更显重要。

对于非洲而言,中非关系已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包括乌干达在内的非洲国家将从中国教育改革中受益,这一改革将着重强调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多年来,中国政府已向非洲学者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奖学金。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教育支持涵盖大学学位奖学金、短期和长期专业及政府财务培训,以及研究和创新项目资助等多个领域。

以乌干达为例,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为乌干达人才提供了5000多个短期培训名额,涵盖农业、医疗保健、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和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中非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具有战略意义。部分原因在于,非洲国家为青年人提供高等教育的能力有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入学率最低的地区之一,仅为9.4%,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38%这意味着,非洲拥有全球16%的人口,但对全球科学研究的贡献仅为1%。

此外,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期间,中国承诺继续支持非洲国家的教育发展。习近平在2025年两会期间的讲话,让非洲看到了希望,中国教育发展将惠及更多非洲学者。可以说,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教育支持具有及时性和必要,将有助于非洲在科学研究能力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这也是非盟《2063年议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作者:乌干达发展观察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阿拉维·曼达Allawi Ssemanda),原文刊登在The New Vision网站。